朱婷:回到梦开始的地方
5月21日,朱婷和队友庄宇珊抵达中国澳门,与中国女排会合。接下来,她们将为29日打响的世界女排联赛澳门站磨合备战。11年前,朱婷还是新人一枚,首次在澳门代表中国女排出战国际大赛就成为得分王。11年后,朱婷回到梦开始的地方,她已经成为中国女排再塑辉煌的关键人物。

时隔11年的“回归”
在中国女排公布的澳门站16人名单中,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就阔别国家队的朱婷的名字赫然在列。处在争取巴黎奥运会资格关键期的中国女排需要朱婷的助力,而她同样需要在澳门这块福地,重新开始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时间回到2013年8月,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比赛打响,郎平指导率领中国女排击败包括荷兰队在内的对手,以全胜战绩夺取澳门站冠军。当时还不满19岁的朱婷在与荷兰女排的比赛中披挂上阵,独得32分,连续第三场荣膺得分王,成为中国女排在那个奥运周期的最强新人。当时朱婷就表示:“我内心有个目标,希望成为更好的主攻!”
里约奥运周期,朱婷帮助中国女排先后赢得里约奥运会和世界杯冠军,她还获得2016里约奥运会的MVP。随后朱婷开启留洋之旅,以百万欧元的身价加盟土超豪门瓦基弗银行。在土超的3个赛季,朱婷斩获8个冠军,成为世界女排球员中身价更高的球员。
低谷中再次出发
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止步小组赛,朱婷受困手腕旧伤,也陷入体能和伤病低谷。2022年初,朱婷远赴西班牙,接受曾为纳达尔治疗的医生为她做手腕手术,希望根除顽疾。但朱婷感慨,外界的压力和议论,伤害远远大于手腕伤病。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节,我的身体处于疲劳期,竞技状态严重下滑,甚至无法应付日常比赛,加上东京奥运会以来 *** 上针对我的各种流言蜚语一直没停过,甚至影响到我的家人,我一度对排球失去兴趣,希望远离是非纷扰。”朱婷在今年4月宣布回归中国女排的声明中如是说。
随着伤情康复,朱婷加盟意甲女排联赛劲旅斯坎迪奇俱乐部,在女排欧冠联赛和意甲联赛女排联赛担任首发。2023赛季朱婷帮助斯坎迪奇捧起欧联杯冠军,2024赛季朱婷状态继续提升,并帮助俱乐部取得欧冠联赛八强和意甲联赛亚军。
随着俱乐部成绩取得突破,朱婷也逐渐找回更佳状态。在经历了手腕伤病和心态的困扰后,朱婷重新有了巅峰时代的自信心。在4月宣布回归中国女排的声明中,朱婷也感谢了恩师郎平对自己的帮助。“这两年来恩师郎导多次鼓励我重回国家队继续为国征战,在我更低谷的时候她多次帮我分析身体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,督促我加强体能训练。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我打消了退役的念头,状态的提升给了我信心,我逐渐从低谷中走了岀来。”朱婷说。
和中国女排一起“解题”
本次世联赛澳门站备受瞩目,此前没能提前锁定巴黎奥运会资格的中国女排,将迎来荷兰、日本等同样在争取奥运资格的对手。可以说,澳门站的成绩会决定奥运资格的走向,朱婷或将成为左右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。
世联赛巴西站,中国女排3胜1负,世界排名积分337.12,暂列第6;日本女排积314.61分,暂列第8;荷兰女排目前暂列第11位。根据澳门站赛程,中国女排将在5月29日迎战荷兰女排,5月31日至6月2日与日本女排、泰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展开角逐。中国女排必须通过击败荷兰女排和日本女排,确保世界排名的优势,在争取奥运资格的竞赛中占得先机。
接下来的8天时间,朱婷与全队磨合得怎样,成为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。毕竟她已经离开球队将近三年时间,尽管她在意甲近两个赛季中展现了世界之一主攻的实力,球队需要她打保障主攻主接一传,她可以做到,球队需要她成为进攻强点时,她也能挺身而出,但与这支中国女排的默契度还有待磨合。
另一方面,朱婷的“使用”问题也给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出了一道大题。蔡斌从未和朱婷在国家队合作过,中国女排也没有过派遣未参加封闭集训的球员出战国际大赛的先例。刚刚在巴西经历恶战的中国女排,与感受了欧冠和意大利联赛洗礼的朱婷能否立即进入“热机状态”,实现“即插即用”,这些都是未知数。但不管怎样,朱婷回到了她梦开始的地方,这对她自己以及中国女排来说,都是很大的希望。
文/本报记者 褚鹏 统筹/王咏
(北京青年报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文在寅:后悔提拔尹锡悦,对国民感到十分抱歉
腊肉:时间里的乡愁,人情中的年味
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广昌段:红色基因薪火相传
哪吒到底在哪闹的海?各地争给“哪吒”上户口
《哪吒2》背后的潜规则,比神仙打架更精彩!
是茶馆也是民俗殿堂 成都茶馆里藏着中国年的味道
新方案出台!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有何影响?
特朗普:2025年2月9日为首个“美国湾日”
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!终结对手不败纪录
影院爆满,《哪吒2》带火电影票代买
人这一辈子,一定要去一趟“新疆心脏”!
文明的坐标丨霁虹桥下“邂逅”亚冬会
老同事忆黄旭华:事业是一生追求与永不后悔的目标
儿童看电影免票?多家影院回应
《哪吒2》搅动影市风云:“魔童”何以“定乾坤”?
广府年味,先“炸”为敬
这里的烤鱼,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?
中医教你四招,轻松应对“节后综合征”